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具有高尚师德、先进教育理念和深厚教育情怀,具备突出的专项运动技能和综合的运动技术,扎实的教学训练技能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底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中学胜任体育教学与锻炼、课余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与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二、毕业要求
【师德规范】增强政治意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不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而且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形成良好的师德规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对中学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科素养】掌握学校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理解学校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学校体育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服务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样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一个专项、一个副项,学会多项运动技术,专项技能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以及“三字一话”、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等专业技能。
【教学能力】具有全面的体育教学能力,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够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体育学科认知特点,形成较为全面的体育教学技能,对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课余训练与竞赛进行有效指导。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融合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有效收集、分析与处理学校体育领域中的数据信息,具备较强的体育教学研究能力。
【班级指导】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班主任工作实践,对班集体或学生个人进行有效的思想干预和引导,并获得积极体验。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掌握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方式方法。
【综合育人】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养成教育规律。掌握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深度理解学科育人价值,并努力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把全面育人自觉融入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训练、竞赛之中。
【学会反思】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与体育教育理论前沿,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反思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与同事等进行有效沟通,积极开展团队合作和互助,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能够准确使用专业话语,并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学校体育中的现象和问题展开沟通和交流。
三、主要课程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专项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副项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届毕业生升学62人、出国4人、就业率97.4%,代表性就业单位如: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北京师范大学庆阳实验学校;2020届毕业生升学87人、出国2人、就业率98.95%,代表性就业单位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浙江天元公学。
五、2024届毕业生情况介绍
2024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441人(其中包含6名体育师资班学生、16名港澳学生、32名外国留学生),男生384人,女生57人。其中京籍生源16人,非京籍生源425人。本年级共有田径、游泳、健身健美、空手道、足球、羽毛球、体操、篮球、健美操、武术、轮滑、跆拳道、排球、拳击、体育舞蹈、网球、乒乓球、散打、击剑19个运动专项。其中国家级运动健将6人,国家一级运动员6人,国家二级运动员55人。11人获得过北京市奖励,162人获得校级奖励。16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101人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六、优秀毕业生事迹
李盛年,2020级羽毛球专项学生,中共党员,2021年9月—2023年9月担任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年级长。入校以来,他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三年综测排名第一,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奖励。连续三学年荣获北京体育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获2022-2023北京体育大学青年五四奖章。此外,李盛年同学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在2022-2023年,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担任2020年北京马拉松志愿者、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志愿者等。
马欣怡,2020级排球专项学生,中共预备党员,2021年聘任为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新媒体中心负责人,入校以来担任年级宣传部副部长。连续两学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2023年“中国银行优秀学生”奖学金;在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产业命题赛道中,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三等奖;连续三学年荣获北京体育大学三好学生,荣获2020—2021学年北京体育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在校期间获得教师资格证和国家排球二级裁判证,取得北京体育大学第52届运动会女子排球比赛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北京市首都高校运动会开幕式等志愿服务工作;在2021年度北京体育大学“贡献青春力量,助力健康中国”主题社会寒假中获二等奖,荣获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严宇,2020级田径专项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连续三学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荣获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2021-2022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在课外之余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北京市二等奖、青创北京“挑战杯”主赛道北京市三等奖等。此外,严宇同学还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一级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韩凌志,2020级轮滑专项学生,中共预备党员,2020级体教7班团支书。连续三年荣获校一等奖学金,荣获中国银行优秀奖学金;荣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作为《致敬人民》环节的轮滑演员参与了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参与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产业命题赛道并获得三等奖,参与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作为负责人带队获得北京市三等奖,作为共同创始人获得北京市二等奖,作为项目成员获得北京市一等奖;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担任2020年北京马拉松志愿者、北京首都高校运动会志愿者等。
七、隶属学院简介
体育教育专业隶属于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于1953年开始招生,是我国最早开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教育学院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系,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7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建的体育专修科,这是中国近代最早建立的体育系科之一。教育学院从1955年成立之初的体育系,到1990年更名为体育教育系,再到2002年更名为教育学院,2019年又更名为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本身就见证了新中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辉煌历史。
学院设体育教育专业和教育学两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是我校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传统专业,也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享有广泛赞誉的我校主要本科专业之一。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是以体育为特色,培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院。2017年,学院新设了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自设了体育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再加之原有的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学院已形成教育学与体育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并举,本、硕、博贯通的综合化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
学院始终秉承“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教育实践,凸显体育特色,服务社会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强调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院下设的体育教育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并在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始终占据着同专业第一的位置;2019年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教育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0余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两万多名优秀体育人才,他们遍布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大学(学科)中,大多数体育部门骨干为我院毕业生,此外,还有众多的我院毕业生活跃在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和教育、体育相关部门,成为我国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八、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强老师
联系电话:010-62989610
学生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
学生参加202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学生参加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并获得佳绩